高三
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案,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为老师们整理了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示例【《诉肺腑》教案】教学目的1
【高三语文怎么提高】(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示例

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案,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为老师们整理了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示例

【《诉肺腑》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把握宝黛爱情蕴涵的思想内核,同时也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课文。2.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是全书的主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

“郎才女貌”是我国古代戏曲、小说中常见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种建筑在“怜才爱色”基础上的爱情往往缺乏广泛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却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两个叛逆者,在经历了彼此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之后,终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诉肺腑》一文正是叙写宝黛二人互明心迹的精彩片断。

二.学习要求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三.指导自读

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31、32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要使学生熟悉情节,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准备。)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学生通过寻找、朗读、讨论的方式理解。

明确: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明确:宝钗。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又“连忙就走"。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

明确: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论门弟,一个是侯门之后;一个是皇商之家;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明确:

例①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通过学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点拨[/page]

四.点拨

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明确: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难,其实也实在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话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作业[/page]

五.作业

阅读《红楼梦》第29回的相关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怎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口里说不出来。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你了。”

1.这些文字主要写什么?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宝黛二人?

(参考答案 )

1.这段文字主要写宝黛二人为明晓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试探终至误会的内容。

2.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二人因误会而赌气而使误会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写则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二人心细如发、互相揣测、顿生误会、备受煎熬的情形。

(思考题,旨在使学生在扩展阅读训练中,进一步了解情节的发展变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宝黛二人爱情发展的进程,加深对课文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原文赏析[/page]

《诉肺腑》赏析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猜疑所造成的感情纠葛。因此,这一节在宝黛爱情的发展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

在第一部分中,借机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知道贾雨村要见自己,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公开声称不愿意同这些人交往。史湘云听见这些话,就劝贾宝玉出去见见贾雨村,与人家谈谈仕途经济的学问。谁知贾宝玉一反平日温柔之态,立即翻脸逐客,要撵史湘云出屋。袭人为打圆场,就和史湘云一唱一和,夸赞薛宝钗,奚落规劝宝玉。贾宝玉却毫不领情地辩解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从当时的语言环境来看,是史湘云、袭人“诱使”宝玉脱口而出的,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设计之笔。这是作者有意给贾宝玉制造一个直接说出心里话的机会,使贾宝玉在林黛玉不在场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爱林黛玉不爱薛宝钗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隔墙有耳。”接下来的第二部分首先就是这样一个巧合。屋中的贾宝玉和史湘云、花袭人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墙外就来了林黛玉。因为她怕贾宝玉与史湘云借“麒麟”而做出“外传野史”上的“风流韵事”来,因而悄悄走来,打探消息,也就是出于初恋女孩的敏感心理来偷听墙角。谁知正好听到贾宝玉的内心剖白。她感到由衷地幸福和喜悦,觉得“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但是,林黛玉同时又是一个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人,她没有沉醉于眼前幸福和喜悦的遐想之中,严酷现实使她不得不思前想后,很快就从“又喜又惊”跌入“又悲又叹”之中。集中展示了林黛玉的心理活动。作者通过这部分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出色地表现了林黛玉内心深处曲折复杂的情感。暗示出宝黛之间志同道合的真挚爱情,与力主“金玉姻缘”的世俗势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黛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遇。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为读者安排了宝黛二人的当面直诉肺腑。在此之前,两个人的思想感情虽达到了一致,却没有能直接交流。二人的见面,使思想感情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

前面因老爷要宝玉去见贾雨村,所以宝玉终于从屋中出来,“忽见林黛玉前面慢慢地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一面劝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试泪”。后来林黛玉见自己的话逼得宝玉出了一脸汗,也“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在这个场景里,二人的亲呢程度、关爱之情,更与往常不同。在这个情感交融的节骨眼上,林黛玉“撒娇”说了一句别有意味的话:“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这些话,迫使贾宝玉不得不说出肺腑之言:“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这些话,是贾宝玉第一次面对林黛玉剖白自己的赤诚之情,是前面在史湘云、袭人面前称赞林黛玉的延续。这些话之所以是贾宝玉的肺腑之言,是因为它传达了以下几点信息:第一,规劝林黛玉要放宽心,要注意珍视身体,语言是那样的温存体贴;第二,向林黛玉表达了深沉诚挚的纯洁之爱;第三,替林黛玉分析了她的心理及病因,分析得准确而又充满同情。而贾宝玉所说的话,同时也正是林黛玉心中长期想说却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出来的内心情感。

一贯不肯直接剖白、矜持的林黛玉,这时虽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白自己,但她的行为表情却将她的内心情感表露无遗了。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了。听了这话,她“如雷掣电”,“细细思之,竞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说,却怔怔地望着他”。而宝玉在勇气的驱使下,吐露自己的心声之后,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的无限憧憬,因此,“心中也有万语千言,不知从哪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地望着黛玉”。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这种“虚实结合”地把感人的爱情描述给读者的方法,在中外古今名著中也是非常少见的,也是极为成功的。

可以说,这一番内心表白,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然而,作者意犹未尽,竟然在这个高潮之后,又安排了一个情节,使“诉肺腑”达到了新的高潮,也将贾宝玉的形象以定格的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从此以后,贾宝玉喜怒哀乐等表现都有了一个合理的注脚。由于贾宝玉的内心剖白深深打动了林黛玉,那位矜持的贵族小姐感到了莫大的宽慰,激动之心无以言表,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边流着泪,一边头也不回地走了。而贾宝玉呢,因表白之后的巨大幸福与激动而产生了对外界感知的迟钝,而误把赶来送扇子的花袭人当成了林黛玉,继续表白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些话,更进一步地表现出两个贵族叛逆青年相爱的真挚、深厚与艰难。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内容的结构方式,作者组织材料自始至终紧扣题目,一线贯穿,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相对比较完整。诉肺腑的“三诉”——人前诉肺腑,当面诉肺腑,当空诉肺腑—— 一“诉”比一“诉”真挚,一“诉”比一“诉”感人。“三诉”具体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纯真爱情,表现了他们产生纯真情感的相同的思想基础。虽然宝玉有时做事荒唐,让读者有时不免为黛玉担心,但就其对待黛玉的情感来看,显然不是一般才子佳人的浅薄之爱,不是一般传奇艳说中的始乱终弃,他们的爱情无疑是有着叛逆的可贵品质。

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爱情呢?如果说,作者所写的时代、家庭是进步的,是符合自由幸福平等博爱的,那么贾宝玉他们的叛逆应该说是毫无价值的。事实恰恰是作者所写的时代、家庭是落后的、反动的、腐败的,处处都充满了罪恶,找不到自由平等博爱。由此而言,作者曹雪芹尽毕生心血,穷一生光阴,创作《红楼梦》,用同情和激赏的态度,描写宝黛二人的叛逆思想和崇高爱情,正是为了寄托他世界观中的进步思想,表达了他隐身乡野坚决不仕的叛逆情怀。

大家在课堂上学习的开心吗?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教案】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各位同学不要忽略~

【高三语文怎么提高】(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示例

http://m.hitmaxz.com/gaozhong/71308/

推荐访问:2019高三语文二模 高三语文课本诉肺腑人教版高三必修 第9课诉肺腑 政治实时热点 时事热点2019素材 最近一周热点新闻 近期时政热点新闻 热点话题 实时热点新闻2018 实时热点新闻及评论 今日热点新闻 今日热点新闻头条 实时热点排行榜 最近的热点新闻 央视新闻联播 教学设计模板 教案格式 语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步骤 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幼儿园教案设计 教案怎么写 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教案设计
相关阅读高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