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2018年洛阳一练地理试卷分析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一练地理试卷分析2017年12月20—21日,我市进行了高三年级“一练”考试,&ldq
[2018洛阳招教公告]2018年洛阳一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洛阳一练地理试卷分析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一练 地理试卷分析 2017年12月20—21日,我市进行了高三年级“一练”考试,“一练”不仅是对前段时间备考的一个检验,也为后面几个月高考备考增添信心。为此,现对本次考试试卷作详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师生下阶段的备考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本卷以高中地理3本必修的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目标,以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作为辅助,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题的思维过程,区分度良好。考查内容覆盖高中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强调基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值分配恰当,且内容有机的结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2.以纲为准,突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 本卷以纲为准,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仍然是注重区位,区域地理仍然是考虑某个地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在能力方面,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读图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仿真高考,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练”地理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综合性强,知识点环环相扣,不分彼此,这符合高考对学生宏观把握地理问题的考查方向。在考查形式上,以事实热点为材料,遵循高考对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高考注重学生素质培养这一重点思想。 4. 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的地理工具使用的能力 “无图不地理,有图地成理”,本套试卷涉及到的大小图幅共23幅,表格一组。以区域图为主,符合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要求,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检验。“图表”可以传递海量信息,形象、直观,这是地理学科特色,对学生驾驭图表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 5.试题灵活,综合考查区域问题 32题中, 以“中巴铁路”为载体,考查了自然地理、影响交通的区位因素和交通线修建的意义,既对区域自然条件进行考查,又对人文环境重点聚焦。 33题中,以野樱桃李为材料,考查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阐述能力,同样是自然与人文融合考查,形式连贯自然,这就要求学生要用发展性的思维去思考答题方向。     二、试题分析 略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有遗漏,且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基础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如31题非洲的气候类型就未能掌握,把热带沙漠气候答为热带草原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基本概念不清楚,如34题水能与水源、水利、水资源混淆不清。 2.自然地理仍然是短板 从综合题的难度系数看,凡是与自然地理有关的试题,都比较低,如34题(1)分析区域自然特征,难度系数为0.417;32题(2)铁路沿线的自然障碍,难度系数为0.49。而考查人文地理的区位问题的32(2)、34(1),难度系数分别为0.617和0.678. 3.基本能力还待提高  试题灵活,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要求较高。如33题(1)指出分布特点,难度系数只有0.293。 4. 审题能力不强,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较差 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说,做选择题时,感觉有些题目似曾相识,拿笔就填答案,答题感觉良好,结果却没拿到分;在主观题答题时,学生在试卷上写了大段大段的文字,但是都不是答案要点,得分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佳,做题时,没弄清楚题目问什么,不能快速搜集题目所给的信息,做选择题时易错,做综合题时就把与题目有联系的知识点,全部往答卷上写,答案的针对性、准确性不高。答题语言不准确、不规范。 四.下阶段备考建议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知识的重组与专题的突破;二是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突破。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二轮复习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做到目标精准、内容精要、过程精实、选题精当。 1. 立足基础,狠抓重点,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 “二轮”基础知识复习方面,要狠抓重点知识的复习。教学中以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为主,对重点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寻找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一个完整而又相互联系、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熟悉世界地理区域,探讨中国发展问题,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不要去细究教材中很小的局部知识。 “二轮”复习中,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因此,老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应的小专题,打破知识和技能固有结构的壁垒,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注意专题设计要精,千万不要搞大了,内容多了学生嚼不烂。 2. 研究考纲,把握方向,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相对于一轮复习以掌握知识为主而言,二轮复习则强调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当前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提出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是可以通过听课、背诵来记住的,而能力则是要通过训练来提高的,要重点研究“考纲”中对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之后,二轮复习时,可以精选一些大市级的模拟试题,对学生的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要强化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3.重视区域,强化图表,精准补弱提高效率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经济区、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每一道试题都涉及读图、读表、读资料等,可以说无图不成地理题。但是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其实,理解地图比文字更形象。因此,抓住地图就抓住了核心。“二轮”复习中,要以图为纲,除设置地图专题外,在其它专题的复习中,均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各种区域图、原理图、数据图等多种类型的地图,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在练习中尽量多设计有图的试题,使学生习惯看图、识图、学会解图,乃至绘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使知识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4. 关心国事,多看多思,扩展学生常识和见识 目前地理高考的特点是:不直接考试热点,但也不回避热点;不考课本上的,但也没超出考纲。有些学生已经很努力学地理了,可成绩怎么就是提不上去。事实上,地理是一个要求见多识广的学科,这就是说高考地理考查学生的“学识、常识、见识”,固然“学识”老师可以给学生总结好,学生背下来即可,但是,“常识、见识”要求学生平时要多阅读书报,注重积累,多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用实际去联系理论,逐步形成发散思维与多端思维的能力。 5. 阅读图文,抓住主干,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还应适当注意应试技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解题通常有三步曲:捕捉信息→处理信息→整理答案。在下阶段的备考中,希望老师们能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训练和指导,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审题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6.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培养     整理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对于试题虽然理解了,思路也正确,但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训练语言表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条理性。答案要分段,分要点,分一二三,条理要清楚,脉络要分明,决不能长篇大论,象一篇作文。②层次性。把有把握的、精彩的答案放在前面,如果没把握,怕漏答,可以适当多答几条,但要把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后面,对一些不太清楚的地理名词,可采用模糊答法。

[2018洛阳招教公告]2018年洛阳一练地理试卷分析

http://m.hitmaxz.com/xiaoxue/33932/

推荐访问:洛阳2018年gdp 洛阳2018年平均工资
相关阅读三年级 
热点推荐